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6日电 近日举行的“爱成都·迎大运”成都市残疾人群众性片区运动会(锦江片区)上,来自锦江区、武侯区、金牛区、青羊区共250余名残疾人欢乐竞技,各显身手,享受着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和自由。
全民健身,共迎大运。如今,成都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运动氛围,可感可及的体育行动,从赛场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在成都大运会即将到来之际,成都市掀起残疾人群众性体育热潮,以全新的姿态、健康的生活和昂扬的激情,共迎盛会。
据了解,3月至12月期间,成都市残联以“迎大运,动起来”为主题,大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70余场,囊括残疾人群众性片区运动会、体育复健进校园、公园城市无障碍感知行、特奥融合运动、残疾人特色体育项目等几大板块,将进一步展现全市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用运动点燃大运激情,为城市注入无限活力。
成都市目前已在锦江区、都江堰市、大邑县举办了3场残疾人群众性片区运动会,今年还将在东部新区和龙泉驿区分片区举办。各区(市)县组织残疾人参加所属片区内比赛,各地结合自身特色亮点,精心设置运动项目,让残疾朋友在运动中锻炼身体、展示自信、收获友谊、共迎大运。
乒乓球、愤怒的小鸟、俄罗斯方块、蒙眼跳绳、闻声击瓶、正话反说……除一般性竞技类比赛项目之外,残疾人群众性片区运动会还根据残疾朋友的特点和残疾类别,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设置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趣味性运动项目。
近日,成都市“体育复健进校园”2023年中心片区特殊教育学校特奥运动赛事在成都市金牛区特殊教育学校拉开帷幕。特校同学们在融合足球、旱地冰壶及跳绳等体育运动中全情投入,展示勇气和拼搏、友谊与风采。
实施“体育复健进校园”项目,有助于帮助特校学生掌握科学训练方法,增强体质体能、康复身心,让特校学生提升融入社会的能力。2021年以来,成都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体育复健进校园”项目,目前已组织开展了8场“体育复健进校园”片区赛事。如今,该项目已成为我市发掘培养残疾人体育人才,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近日,20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领跑员齐集青白江区凤凰湖畔,参加残疾人微型马拉松比赛。春日阳光照拂,大家在樱花树下奔跑,尽赏公园城市美景;不久后,来自成渝两地的残疾人也从都江堰凤凰体育场出发,在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事中挑战自己。
据了解,成都两项最大规模的马拉松赛事舞台上,都留下了残疾朋友们的身影,他们用顽强拼搏书写别样人生篇章。成都马拉松引入了竞速轮椅项目,运动员们用双手丈量赛道,开发自身潜能,如风驰电掣,疾驰而过;而来自锦江区的“黑暗跑团”,更与马拉松结下了深厚渊源,也为成都的体育赛事,留下了最温暖的一幕。
据了解,“黑暗跑团”以视障残疾人为主,通过“1名视障跑者+3名志愿者”配比组合完成协作奔跑,志愿者的保驾护航,让残疾朋友放心奔跑。赛场上一日,赛场外千日,“黑暗跑团”的亮相背后,是志愿者日复一日的耐心陪伴、与残疾人运动员的不断练习磨合,一边是绝对的信任,一边是无尽的坚守。
新都区尖峰四级滑雪场内,残疾人滑雪运动员们也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肆意飞驰。成都市首支残疾人滑雪队自2018年成立后,一直保持着经常性、常规化的训练,不断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在各项赛事中屡创佳绩。以此为突破口,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追逐于冰雪的舞台,畅享冰雪运动的快乐。
在迎接大运会的浪潮之中,成都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活力再次凸显。近年来,成都以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为契机,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实施“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持续推动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赛事活动,构筑全民健身活动场景,推动特色品牌创建,不断完善残疾人体育保障机制,加强优秀体育人才选拔培养,进一步推动全市残疾人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成都特色文化,emc易倍体育官方网站深度挖掘适合残疾人参与、具有成都特色的残疾人体育项目:成立了全国第一支残疾人马术队,并在第八届中国马术节亮相;代表中国组建的残疾人沙滩排球队参加了首届世界残疾人沙滩排球国际赛,获得女子组冠军;成立的残疾人滑雪队首次参加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迷你滑雪比赛就获得1枚铜牌,实现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冬季项目奖牌突破。同时,创新推广适合残疾人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立了成都市轮椅太极表演队和“黑暗跑团”,进一步营造了残健共融、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良好氛围。
当前,成都正以最佳状态、最高标准全面推进大运会各项筹办工作。70余场残疾人体育活动接力开展、近万名残疾人绽放生命精彩,成都市残疾人体育运动,将为大运会注入更多活力与激情。(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